黃獨(黃藥子)

出自台灣有毒中草藥毒性資料庫

在2011年6月1日 (三) 07:41由Kmutox520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返回上一頁]

目錄

基本資料

科別

馬鞭草科 Leguminosae

屬名

馬纓丹屬 Lantana

中文學名

馬纓丹

拉丁學名

Lantana camara L.

英文名稱

lantana

中文俗名

五色梅、臭花草、如意草、頭暈花、珊瑚球、龍船花、臭金鳳

、五龍蘭、刺仔花、發瘋花 [1, 2]

馬纓丹簡介

馬鞭草科,馬纓丹屬,灌木植物,在熱帶或亞熱帶國家均有分佈[5]。最早在1600年前由荷蘭探險家從巴西將馬纓丹引進紐西蘭,隨後他人將種子帶往其他國家種植栽培[6]。在台灣已野生化隨處可見,也常見於園藝栽培。馬纓丹的民間傳統療法使用部位包括葉、嫩枝、花及根;可用於袪風止癢、清熱解毒、治跌打等功效[1, 2]。

根據文獻指出,馬纓丹為全球十大有害雜草之一,對畜牧業或野生動物造成不小影響,尤其是反芻動 物特別明顯,若食入馬纓丹會造成反芻動物的瘤胃活動減低無法蠕動[6, 7]。人類中毒雖然有案例報導,但較為少數[8]。

外觀簡述

多年生藤狀灌木,全株可達1-2公尺高,有特殊臭味,全株帶有粗毛。側枝多分枝,小枝分枝呈現四方形(tetragonal),具有短刺(prickle)。

葉成卵形或橢圓卵形,長約4-7公分,寬約2.5-4公分,葉頂銳尖,葉基呈現楔形(cuneate)或心形(subordate),葉緣帶有鋸齒狀(serrate),葉上表面粗糙(scabrous),下表面帶有柔毛(pilosulous)。

頭狀花序(Inflorescence capitate),腋出(axillary),具長梗(pedunculate);苞片(bracteoles)線狀,3-6公釐長,1-2公釐寬,上表面光滑無毛(glabrous),下表面帶有微毛(puberulous);花萼(calyx)瘦小,長約1.5公釐,萼緣具有纖毛(ciliate)。花冠多數開黃花,後轉粉紅、橘色、橘黃或紅色,長約6-8公釐,外端有微毛。花期5-9月。

果實

果實為核果球狀,紫色或黑色。核果內藏種子兩顆。

[2-4]

產地

台灣全境平野、山麓、路旁野生化、栽培。。

毒性研究

馬纓丹被列為全球十大有害雜草之一,主要原因為它廣泛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地區,遍佈歐洲、東南亞、北美南部、南美洲、澳洲和印度等地[7]。馬纓丹影響最嚴重的並非人類,而是畜牧業及牲畜。因馬纓丹野生化遍佈各地,畜牧業者放牧時,牛隻羊隻食入馬纓丹後,會造成該些反芻動物胃中的瘤胃滯留,活動趨緩甚至不活動,此種減緩作用使得馬纓丹中的毒素被大量滯留於胃中,因此被吸收的毒素量提高[6],嚴重可導致牲畜死亡,仍影響到整體畜牧業的各項產量,對於畜牧業是一大隱憂。

  • 症狀

人類中毒案例較為少數,目前僅有兩篇文獻針對人類馬纓丹中毒所做的案例報導,雖數量較少,但兩者收錄的中毒案例數目分別為17和641例[8, 9]。根據文獻的臨床症狀描述,可知若人類誤食馬纓丹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症狀為嘔吐(vomiting)、腹部疼痛(abdominal pain)、焦慮(agitation)、腹瀉(diarrhea)、咽喉口腔不適(throat/mouse irritation)、心搏過速(tachycardia)、困倦(drowsiness)、噁心(nausea)和瞳孔放大(mydriasis)等[8]。在Wolfson and Solomons所報導的案例中,其中有一名兩歲大的女童誤食未成熟的馬纓丹漿果90分鐘後死亡,這是目前唯一文獻記載的死亡案例。

  • 毒性成份

引起馬纓丹中毒的成份目前也已經被分離出來,最主要的有毒成份為lantadene A[6-8,10],另外較次要的有lantadene B[6, 7]、lantadene D及icterogenic acid等[6]。雖有人類中毒的案例出現,但lantadene A導致人類中毒的機轉目前尚未知曉,僅有針對牲畜中毒的機轉進行討論。

  • 中毒劑量

目前研究指出lantadene A和lantadene B對於綿羊最具顯著的毒性,中毒劑量分別為每公斤80及200毫克(80和200 mg/kg),而馬纓丹葉的中毒劑量為每公斤3毫克(3 mg/kg)。馬纓丹毒性並不具蓄積作用,必須要單次食入達到中毒劑量才有可能中毒。另外,並非所有馬纓丹種類的植物都具有毒性。光敏感性是牲畜中毒臨床上最明顯的症狀,光敏感性皮炎(photosensitive dermatitis)在食入後1至2天內會出現,發病期間會產生大面積皮膚壞死。黃疸(jaundice)也同樣是明顯的症狀之一,在食入後2到3天內會出現鞏膜(sclera)和其他黏膜泛黃,且食慾下降,瘤胃蠕動變慢。馬纓丹中毒後,在生理上也會出現肝臟變大、變黃,膽囊腫脹,腎臟腫大且變得蒼白[6]

  • 生殖毒性

由於目前人類中毒機制並不瞭解,但民間有將馬纓丹用於藥用植物來治療一些疾病,因此馬纓丹的毒性變得相對重要,有研究針對這點進行母鼠生殖毒性和畸胎試驗,結果發現在給予懷孕母鼠馬纓丹醇萃取物3、7 g/kg的劑量下胎兒骨骼發育不正常,如前肢僵化、胸椎不完全鈣化。另外,在交配前期、交配期、懷孕期、妊娠期的母鼠肝臟均有退化性損傷(degenerative lesions)[11]

治療方式

人類由於中毒案例稀少,因此治療方式主要針對牲畜治療為主。目前研究發現給予活性碳治療對於羊隻的中毒是有明顯保護效果 [12]

毒性分級

B1

參考文獻

[1]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台北: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2003, pp.388.

[2] 呂炎周. 臺灣藥用植物名錄. 嘉義縣: 呂炎周 2005, pp.612.

[3]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台北: 茂昌圖書有限公司 2000, pp.985.

[4] 台灣植物誌第二版編輯委員會. 臺灣植物誌. 台灣植物誌第二版編輯委員會 2ed.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 1993.

[5] Bremness L. 世界藥用植物圖鑑. 2008, pp.110.

[6] Ghisalberti EL. Lantana camara L. (Verbenaceae). Fitoterapia 2000; 71: 467-486.

[7] Sharma OP, Makkar HP, Dawra RK. A review of the noxious plant Lantana camara. Toxicon 1988; 26: 975-987.

[8] Carstairs SD, Luk JY, Tomaszewski CA, Cantrell FL. Ingestion of Lantana camara is not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effects in children. Pediatrics 2010; 126: e1585-1588.

[9] Wolfson SL, Solomons TW. Poisoning by Fruit of Lantana Camara; an Acute Syndrome Observed in Children Following Ingestion of the Green Fruit. American journal of diseases of children 1964; 107: 173-176.

[10] McSweeney CS, Pass MA. The mechanism of ruminal stasis in lantana-poisoned sheep.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hysiology 1983; 68: 301-313.

[11] Mello FB, Jacobus D, Carvalho K, Mello JRB. Effects of Lantana camara (Verbenaceae) on general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nd teratology in rats. Toxicon 2005; 45: 459-466.

[12] Pass MA, Stewart C. Administration of activated charcoal for the treatment of lantana poisoning of sheep and cattle. Journal of Applied Toxicology 1984; 4: 267-269.

[返回上一頁]

個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