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unculaceae
出自台灣有毒中草藥毒性資料庫
學名 | 科別 | 毒性 | 症狀 |
基本資料
科別 |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
屬名 | 烏頭屬 Aconitum |
中文學名 | 烏頭 |
拉丁學名 |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 |
英文名稱 | Aconite |
中文俗名 | 苦烏喙、奚毒、雞毒、莨、毒公、獨白草、土附子、草烏、斷腸 |
烏頭
烏頭是一種使用已久的中藥材,根為其主要藥用部位,但它的毒性相當的大。在藥典中,烏頭被列為毒劇藥品,由此可見他的毒性相較其他中藥都還要來的高,因此在使用上須特別注意,若有需要使用烏頭,一定要先詢問過中醫師的意見。烏頭在使用上可分為兩個部分,子根稱作附子,而母根則稱作烏頭,依據採集時間點及處理方式的不同,毒性的高低會有差異。
經研究,烏頭當中的毒性成分主要是屬於生物鹼類的化學物質,其中主要包括烏頭鹼,中烏頭鹼及次烏頭鹼,這些有毒物質會影響心臟當中的鈉改變,而會引起相當強烈的不良反應,例如心房震顫或撲動。一般常見的中毒症狀像是全身癱瘓,噁心,嘔吐,頭暈,心悸,低血壓,四肢痲痹及休克等。有關烏頭中的案例指出,曾經有人服用含烏頭的藥方後,出現身體不適及呼吸困難等問題,最後引起心臟方面的問題,送往醫院後不治身亡。
相關的烏頭製品建議不可生食或未經炮製就直接使用,研究發現當烏頭經過炮製後,有毒成分烏頭鹼會分解為烏頭次鹼及苯甲基烏頭次鹼,毒性分別僅有烏頭鹼的1%及0.1%,明顯的降低了烏頭的毒性。雖然炮製過後毒性降低許多,但是仍不可隨意使用。動物實驗也顯示中高劑量(每天每公斤600到3000毫克)的烏頭,會引起老鼠的腎臟受損,換算成人類劑量為每天5.8~28.8公克。
若是真的因為服用烏頭而引起中毒,目前多以支持性療法來輔助治療,先經洗胃,再給予活性碳,若有出現心臟方面的問題則給予強心劑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