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蓮
出自台灣有毒中草藥毒性資料庫
[返回上一頁]
目錄 |
基本資料
科別 |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
屬名 | 八角蓮屬 Podophyllum/Dysosma |
中文學名 | 八角蓮 |
拉丁學名 | 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 ex Ying |
英文名稱 | East-chinese Many-flowered May-apple |
中文俗名 | 獨腳蓮、八角盤、鬼臼、山荷葉、八角金盤、六角蓮、一碗水 |
[1]
八角蓮簡介
八角蓮在傳統中藥當中就已常被用來治療各種疾病,例如治毒蛇咬傷(廣西中藥志),治鐵打損傷(廣西中草藥),近年來由於發現其主要成份為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被研究用來治療各種癌症,如肝癌,乳腺癌,子宮頸癌,卵巢癌,皮膚癌等,但毒性過大。西方醫學使用八角蓮或其有效成分鬼臼毒素來治療各種疾病也已經長達一百多年,但在這一百多年期間,也陸續一直有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出現[2-6]。因此八角蓮的使用,的確有待評估。
植物圖片
八角蓮 |
八角蓮-葉緣 |
八角蓮-葉 | |
八角蓮-花蕊 |
八角蓮-花苞 |
八角蓮-花實 |
外觀簡述
莖 | 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地下莖,單一地上莖、直立,高可達30公分 |
葉 | 單葉,具葉柄,葉直徑約可達30公分,盾狀圓形,葉緣6-8裂,裂片呈三角形,葉尖漸尖,葉緣鋸齒狀,葉緣被緣毛 |
花 | 生於花腋間,約5-8朵叢生,具花梗,下垂狀,直徑約10公分,花苞3片;花萼6片,細長橢圓狀,呈暗紫紅色;花瓣6-9片,倒披針形,褐色;雄蕊6枚 |
果實 | 漿果,長橢圓或橢圓狀 |
產地
分布於華中、華東和華南等地區。
毒性研究
中醫傳統經驗認為孕婦和體虛者不宜服用本品。該屬植物普遍含有鬼臼毒素,而鬼臼毒素已被證實具有抗癌作用,但毒性太大,臨床不宜直接使用。八角蓮所含的鬼臼毒素對菜青蟲具有拒食活性,對淡色庫蚊的生長發育也有明顯抑制作用,可探討開發為植物殺蟲劑的可能[7]。
- 症狀
- 痛、溫、觸覺逐漸減弱
- 四肢反射消失
- 心房震顫
- 死亡
- 嘔吐
- 腹瀉
- 毒性成份
- 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8]
- 鬼臼苦素(picropodophyllotoxin)[9]
此二成分毒性成分主要集中在根莖部份,而葉部的含量最低,屬於木脂素類化合物。
- 機轉[2]
鬼臼毒素為脂溶性化合物,主要用於治療癌症,效用類似秋水仙素,主要作用為
- 阻斷細胞中期(metaphase)有絲分裂(mitosis)
- 抑制嘌呤(purine)合成及協助RNA合成
- 阻斷檸檬酸循環(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cycle)的氧化酶
- 直接作用於粒腺體(mitochondria)中,抑制cytochorme oxidase及succinoxidase
- 抑制微細小管(microtube)形成,增加神經絲(neruofilament)聚集,進而阻斷軸突胞漿傳遞。
- 動物實驗
- 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從八角蓮中提取的結晶性成分對離體蛙心有興奮作用,對兔耳血管有擴張作用,但對蛙後肢血管、家兔小腸及腎血管有輕度收縮作用[10]。
- 對平滑肌的影響:從八角蓮中提取的結晶性成分對兔離體小腸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對兔和豚鼠離體子宮則有興奮作用。
- 對大鼠(rat)以肌肉注射(IM)及腹腔注射(IP)的LD50分別為3及15 mg/kg。而對小鼠(mouse)以腹腔注射(IP)及皮下注射(SC)所得的LD50分別為30及24.6 mg/kg[2]。
- 人體目前記錄造成死亡的最少劑量為350 mg,另口服局部塗抹含20%鬼臼毒素100 mg會引起嚴重的全身系統毒性症狀[2]。
- 小鼠(mouse)腹腔注射鬼臼毒素15 mg/kg,脊髓前角細胞出現暫時性水腫和空泡現象;脊髓背根細胞神經核偏位,核仁消失,Nissl body變形,小腦軸突病變,肝細胞脂肪病變,睪丸退化和萎縮,小腸上皮細胞萎縮,此現象與劑量成正比[2]。
- 器官毒性[2, 3, 10-11]
八角蓮中毒的影響有以下幾種系統:
- 骨髓造血系統:初期造成白血球數量增加,後續導致白血球及血小板減少,甚至引起出血
- 消化道系統:中毒最初的外觀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肝功能異常,胰澱粉酶上升。
- 神經系統:為八角蓮最主要影響的系統,中樞神經,末梢神經,自律神經等都會受影響。案例報導所觀察到的最常見的疾病為多發性神周圍經病變。
- 腎臟:腎功能異常,小便減少,腎衰竭。
- 心臟:心血管刺激性損傷。
治療方式
目前並無特定有效方法治療。初期先穩定生命現象,並催吐和洗胃將時入的八角蓮洗出,也可以浣腸或活性碳將八角蓮排出[2]。
毒性分級
參考文獻
1. 台灣植物誌第二版編輯委員會.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台北: 台灣植物誌第二版編輯委員會 1993.2: p.p.583.
2. 黃錦章. 八角蓮中毒. 台灣醫學 1999; 3: 116-119.
3. O'Mahony S, Keohane C, Jacobs J, O'Riordain D, Whelton M. Neuropathy due to podophyllin intoxication. Journal of Neurology 1990; 237: 110-112.
4. Filley CM, Graff-Richard NR, Lacy JR, Heitner MA, Earnest MP. Neurologic manifestations of podophyllin toxicity. Neurology 1982; 32: 308-311.
5. Holdright DR, Jahangiri M. Accidental poisoning with podophyllin. Human & experimental toxicology 1990; 9: 55-56.
6. Campbell AN. Accidental poisoning with podophyllin. Lancet 1980; 1: 206-207.
7. 劉艷青, 張守剛, 程潔, 高蓉, 肖杭. 幾種鬼臼毒素類物質生物活性的研究. 毒理學雜志 2005; 19: 275-276.
8. 俞培忠, 姚莉韵. HPLC法测定4种八角莲中鬼臼毒素的含量. 上海醫科大學學報 1998; 25: 452-453.
9. 姚莉韵, 王丽平. 八角莲水溶性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抗病毒活性的测定.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99; 19: 234-237.
10. 应春燕, 钟成. 八角莲中毒机理探讨. 广东药学 1997; 7: 43.
11. 王书新, 潘邓记, 唐洲平. 八角莲中毒致多发性周围性神经病1例报告. 神经損伤与功能重建 2010; 5: 463.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