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商陸
出自台灣有毒中草藥毒性資料庫
| 目錄 | 
基本資料
| 科別 | 商陸科 Phytolaccaceae | 
| 屬名 | 商陸屬 Phytolacca L. | 
| 中文學名 | 美洲商陸 | 
| 拉丁學名 | Phytolacca americana L. | 
| 英文名稱 | Poke Salet, American Pokeweed, Cancer-root, Cancer jalap, Inkberry, Pigeon Berry, Pocan, Poke, Poke Root, Pokeberry, Reujin D Ours, Sekerciboyaci, Skoke, Virginian Poke, Yoshu-Yama-Gobo, Yyamilin | 
| 中文俗名 | 洋商陸、野胭脂、美國商陸 | 
植物圖片
| 美洲商陸全株 | 美洲商陸 | 美洲商陸葉正 | |
| 美洲商陸葉背 | 美洲商陸莖 | 美洲商陸成熟果實 | 
美洲商陸簡介
美洲商陸在藥用植物當中,根被用來催吐、利尿或是治風濕、水腫,而種子則用於利尿,葉片解熱、治腳氣[1]。使用前通常先需經過炮制,如醋浸或生切曬乾,始可用[2]。
外觀簡述
| 莖 | 草本植物,植株高約 1~2 公尺,根肥大,肉質,莖粗亦多肉質,圓柱形,帶紫紅色,光滑無毛;莖直立或披散多分枝。 | 
| 葉 | 葉互生,具短柄,長約 2~3 公分,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 10~30 公分,寬 5~15 公分,兩端漸尖,基部楔形而下延,紙質,無毛,全緣。 | 
| 花 | 花為總狀花序,穗狀,頂生或與葉對生,傾斜,果熟下垂;長達 20 公分,兩性花,花淡粉紅色,小花柄長 0.7~1 公分,花被片 5 枚,白色而微帶紅色,雄蕊 10 枚,雌蕊 10 枚。花期夏、秋間。 | 
| 果實 | 果序下垂,軸不增粗,漿果扁球形,徑約 0.7~0.8 公分,萼宿存,通常由 8~10 個分果組成,成熟後呈紫黑色,多汁液;種子腎形,扁平,黑色。 | 
產地
多生於陸旁、山溝、林緣、疏林等較為潮溼的地方。台灣分布於基隆、台北、桃園的平野至山地[1, 2]。
毒性研究
目前已被研究出來的成分種類多為triterpene saponin (如phytolaccasaponins N-1, N-2, N-3, N-4, N-5)[4],1949年Jenkin[5]等人經由成份分離找到美洲商陸最主要的有毒成份phytolaccatoxin,後續研究以商陸水浸劑、煎劑及酊劑灌服小鼠,得三種劑型的LD50分別為26.0、28.0及46.5 克/公斤,而以腹腔注射分別為1.05、1.5及5.3克/公斤,但商陸經煮沸兩小時後,對於小鼠的毒性有明顯降低。
- 症狀
服用商陸後,中毒症狀通常在30分鐘至3小時內會出現,初期表現多為:
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暈眩、四肢肌肉抽搐、震顫、血壓上升、脈搏加快等,
後續更嚴重的症狀可能出現口齒不清、譫妄、體溫上升、躁動不安、神智恍惚、血壓下降、心跳便緩、昏迷、大小便失禁、呼吸中樞抑制及心臟麻痺死亡。
- 毒性成分
phytolaccatoxin[4]
治療方式
毒性分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