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

出自台灣有毒中草藥毒性資料庫

(修訂版本間的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植物圖片)
(毒性研究)
第33行: 第33行:
*<font size=3 color=green>'''症狀'''</font>
*<font size=3 color=green>'''症狀'''</font>
<font size=3>在臨床上常見的中毒症狀是全身癱瘓(systemic paralysis)、噁心(nausea)和嘔吐(vomiting) 、頭暈(dizziness)、心悸(palpitation)、低血壓(hypotension)、心律不整(arrhythmia)、低血鉀(hypokalaemia)、代謝性或是呼吸性酸中毒(metabolic and/or respiratory acidosis) 、呼吸性鹼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四肢麻痺、休克(shock)和昏迷(coma)(6, 9) 。此外在P. Dickens et al(10)的報告中指出有兩個使用烏頭而中毒的案例,一位35歲的男性使用含有烏頭的藥方後30分中出現身體不適以及呼吸困難,而後產生了心室顫動,入院4小時後死亡。另一位是59歲的女性使用了高劑量的含烏頭處方4天,在使用最後一次劑量後此案例出現了胸痛,演變成心室顫動,而後導致死亡。</font>。  
<font size=3>在臨床上常見的中毒症狀是全身癱瘓(systemic paralysis)、噁心(nausea)和嘔吐(vomiting) 、頭暈(dizziness)、心悸(palpitation)、低血壓(hypotension)、心律不整(arrhythmia)、低血鉀(hypokalaemia)、代謝性或是呼吸性酸中毒(metabolic and/or respiratory acidosis) 、呼吸性鹼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四肢麻痺、休克(shock)和昏迷(coma)(6, 9) 。此外在P. Dickens et al(10)的報告中指出有兩個使用烏頭而中毒的案例,一位35歲的男性使用含有烏頭的藥方後30分中出現身體不適以及呼吸困難,而後產生了心室顫動,入院4小時後死亡。另一位是59歲的女性使用了高劑量的含烏頭處方4天,在使用最後一次劑量後此案例出現了胸痛,演變成心室顫動,而後導致死亡。</font>。  
-
 
*<font size=3 color=green>'''有毒成份'''</font>
*<font size=3 color=green>'''有毒成份'''</font>
第44行: 第43行:
*<font size=3 color=green>'''中毒劑量'''</font>
*<font size=3 color=green>'''中毒劑量'''</font>
<font size=3>有實驗指出使用烏頭屬藥材中劑量(600 mg/kg/day)或是高劑量(3000 mg/kg/day)下許使用三個月會造成大鼠腎臟損傷,實驗中大鼠使用劑量換算成人類的劑量為5.8 g/day中劑量以及28.8 g/day高劑量,以高劑量造成的腎損害為最嚴重(5) 。而單獨使用aconitine(烏頭鹼)口服致死劑量為1-5 mg(4)。</font>。
<font size=3>有實驗指出使用烏頭屬藥材中劑量(600 mg/kg/day)或是高劑量(3000 mg/kg/day)下許使用三個月會造成大鼠腎臟損傷,實驗中大鼠使用劑量換算成人類的劑量為5.8 g/day中劑量以及28.8 g/day高劑量,以高劑量造成的腎損害為最嚴重(5) 。而單獨使用aconitine(烏頭鹼)口服致死劑量為1-5 mg(4)。</font>。
-
 
-
 
=='''毒性分級'''==
=='''毒性分級'''==

在2011年11月11日 (五) 07:08所做的修訂版本

返回上一頁

目錄

基本資料

科別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屬名

烏頭屬 'melia'

中文學名

烏頭

拉丁學名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

英文名稱

Aconite

中文俗名

苦烏喙、奚毒、雞毒、莨、毒公、獨白草、土附子、草烏、斷腸

(1)

烏頭簡介

毛茛科烏頭屬之植物在中國、日本和韓國是一種廣泛被使用的傳統中藥,其根部為主要藥用部位,其部毒性也相當大。烏頭常被廣泛用於治療鎮痛、降血糖、抗發炎以及治療神經方面之疾病(2, 3)。[Hikino, 1980 #3660]依部位來說附子為Aconitum carmichaeli的子根加工品,具有強心、鎮痛、鎮靜及抗發炎等作用;川烏為Aconitum carmichaeli的乾燥母根。 烏頭中的子根(附子)與母根(烏頭)具有極強的毒性,但會因品種、採集時間以及處理方式的不同其毒性有差別,然而烏頭毒性極大可能會因誤食而導致中毒、當作自殺或是殺人的工具(4, 5) 。其毒性成份為二萜類之生物鹼(6),其生物鹼具報告指出對於心臟及神經方面具有很強的毒性(4, 7) 。


外觀簡述

屬多年生本植物,塊根為不規則圓錐狀。莖高60-200 cm,有分枝。

葉片長6-11 cm,寬9-15 cm。頂端常有殘莖,長約1.5-3 cm,直徑約1.5-2 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皺縮,有小瘤狀側根及側邊有母根。質堅實,斷面外層為棕褐色,內面為白灰色,橫切面具形成層環多角形。

花為紫色或淡藍色,是雌雄同體。無臭、味辛辣(1, 5) 。


產地

分布於北半球溫帶,主要分布於亞洲,其次為歐洲、北美洲。在台灣各地各種作為藥用植物以及觀賞植物(1, 8)。


毒性研究

  • 症狀

在臨床上常見的中毒症狀是全身癱瘓(systemic paralysis)、噁心(nausea)和嘔吐(vomiting) 、頭暈(dizziness)、心悸(palpitation)、低血壓(hypotension)、心律不整(arrhythmia)、低血鉀(hypokalaemia)、代謝性或是呼吸性酸中毒(metabolic and/or respiratory acidosis) 、呼吸性鹼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四肢麻痺、休克(shock)和昏迷(coma)(6, 9) 。此外在P. Dickens et al(10)的報告中指出有兩個使用烏頭而中毒的案例,一位35歲的男性使用含有烏頭的藥方後30分中出現身體不適以及呼吸困難,而後產生了心室顫動,入院4小時後死亡。另一位是59歲的女性使用了高劑量的含烏頭處方4天,在使用最後一次劑量後此案例出現了胸痛,演變成心室顫動,而後導致死亡。

  • 有毒成份

毒性成份為雙脂二萜類生物鹼,其中有毒為aconitine(烏頭鹼)、mesaconitine(中烏頭鹼)和hypaconitine(次烏頭鹼),其毒性的結構是含ester groups之二萜結構,像是C8上接的acetyl group以及C14接上的benzoyl ester group之雙脂類傑結構。其中以aconitine毒性最強。aconitine可以經過炮製水解後形成aconine (烏頭次鹼)、benzoyl aconine (苯甲基烏頭次鹼),其中以benzoyl aconine之毒性只有aconitine 的1%;aconine的毒性只有aconitine的0.1%(4, 5)[Lu, 2010 #3651]。另外在一則報告指出煎煮後的烏頭側根,在大鼠的實驗中發現使用在中劑量或是高劑量之下會改變其新陳代謝,而造成心毒性以及肝毒性(9) 。

  • 毒性機轉

Aconitine會做用在α-subunit刺激細胞鈉離子管道,造成細胞處在激化的動作電位當中,而使得心臟、神經以及肌肉細胞最受影響。因aconitine會使得鈉離子往細胞內流動,而影響心臟細胞的動作電位,使之再極化時間延長,而導致自發性及後去極化的心律不整,而導致常因為aconitine死亡的心室撲動或是顫動(4, 6)。除了對心臟有影響以外,對於神經系統方面可能會導致四肢麻痺之狀況,除此之外在Tai et al(7)報告指出Aconitine會導致代謝性或是呼吸性酸中毒以及低血鉀之症狀。

  • 中毒劑量

有實驗指出使用烏頭屬藥材中劑量(600 mg/kg/day)或是高劑量(3000 mg/kg/day)下許使用三個月會造成大鼠腎臟損傷,實驗中大鼠使用劑量換算成人類的劑量為5.8 g/day中劑量以及28.8 g/day高劑量,以高劑量造成的腎損害為最嚴重(5) 。而單獨使用aconitine(烏頭鹼)口服致死劑量為1-5 mg(4)。

毒性分級

Class B1

治療方式

目前自臨床在大多以支持性治療,經洗胃或是給予活性碳或是給予inotropic(強心劑,像是amiodarone、flecainide、procainamide以及mexiletine),針對於中毒之症狀處以治療(9)。


參考文獻

1. 呂炎周. 臺灣藥用植物名錄. 嘉義縣: 呂炎周. 2005:pp.612.

2. Hikino H, Konno C, Takata H, Yamada Y, Yamada C, Ohizumi Y, et al. Antiinflammatory principles of Aconitum roots. J Pharmacobiodyn. 1980 Oct;3(10):514-25.

3. Bhalla TN, Bhargava KP. Aconitine-induced writhing as a method for assessing aspirin-like analgesic activity. J Pharmacol Methods. 1980 Jan;3(1):9-14.

4. Lu G, Dong Z, Wang Q, Qian G, Huang W, Jiang Z, et al. Toxicity assessment of nine types of decoction pieces from the daughter root of Aconitum carmichaeli (Fuzi) based on the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ir diester diterpenoid alkaloids. Planta Med. 2010 May;76(8):825-30.

5. Liu IM. Reasch on the Functions of Kidney Influenced by the Commonly Used Chinese Herbs-Fuzi, Wutou, Tianxiong, Banxia and Dahuang. Yearbook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2008;26(4):427-76.

6. Ameri A. The effects of Aconitum alkaloids o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rog Neurobiol. 1998 Oct;56(2):211-35.

7. Tai YT, But PP, Young K, Lau CP. Cardiotoxicity after accidental herb-induced aconite poisoning. Lancet. 1992 Nov 21;340(8830):1254-6.

8. 趙中振, 蕭培根. 當代藥用植物典. 萬里機構. 2007:pp.16.

9. Li L, Sun B, Zhang Q, Fang J, Ma K, Li Y, et al. Metabonomic study on the toxicity of Hei-Shun-Pian, the processed lateral root of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 (Ranunculaceae). J Ethnopharmacol. 2008 Mar 28;116(3):561-8.

10. Dickens P, Tai YT, But PP, Tomlinson B, Ng HK, Yan KW. Fatal accidental aconitine poisoning following inges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 report of two cases. Forensic Sci Int. 1994 Jun 28;67(1):55-8.


返回上一頁

個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