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半夏
出自台灣有毒中草藥毒性資料庫
(1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 |||
第21行: | 第21行: | ||
|| | || | ||
<font size=4>'''中文學名'''</font> | <font size=4>'''中文學名'''</font> | ||
- | ||<font size=4>土半夏 </font> | + | ||<font size=4>土半夏</font> |
|- | |- | ||
|| | || |
在2012年11月19日 (一) 03:18的最新修訂版本
中英文學名 | 科別 | 毒性 | 症狀 |
基本資料
科別 | 天南星科 Araceae |
屬名 | 土半夏屬 Typhonium |
中文學名 | 土半夏 |
拉丁學名 |
|
英文名稱 | Divaricate Typhonium |
中文俗名 | 半夏、犁頭草、犁頭尖、青半夏、生半夏、甕菜癀、犁頭尖、應菜癀(台灣)、芋頭草、小野芋、大葉半夏、犁頭七、三角青、山半夏、小獨腳蓮、土巴豆、藥狗丹、芋頭七、金半夏、野附子、百步還原、獨腳蓮、耗子尾巴、山茨菇、犁頭半夏、三步鏢、三角蛇、坡芋、觀音芋、野芋蛋、野芋荷 |
外觀簡述
莖 |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30至70公分。鬚根多,呈黃白色纖維狀,長約1至4公分,生在塊莖頸部。地下莖外皮褐色,肉質,塊狀,橢圓近球形,直徑約1至2公分,具環節,芽眼散生。 |
葉 | 單葉,近基生或根生,二至五枚叢生,具有 10至30公分的長葉柄。長戟形或心狀箭形,三裂呈三小葉狀,中央裂片廣卵形,先端短銳尖,側裂片較小,變異大。長約5至15公分,寬約3至9公分。 |
花 | 肉穗花序,花序柄單一,從葉腋抽出,圓柱形,淡綠色,直立,長約9至11公分。苞基部呈短筒狀,短筒開口處收縮呈卵形,綠色,長約1.6至3公分,徑約0.8至1.5公分;簷部綠紫色,長約12至18公分,初生捲成長角狀,盛花時後仰展開,卵狀長披針形,中部以上驟狹成帶狀下垂,先端旋曲,寬約4至5公分,內面深紫色,外面綠紫色。花單性,無花被。肉穗部分細長無柄;下方為雌花,子房1室,基生胚珠1或2枚;中央為中性花,長形上彎,表面具小突起;上方為雄花,具1至3枚雄蕊,花絲甚短;最前端具細長光滑的附屬物。 |
果實 | 漿果多數,卵圓形,極小,內有1至2粒種子。 |
植物圖片
土半夏全株1 |
土半夏 |
土半夏葉背 | |
土半夏全株2 |
土半夏花 |
土半夏地下莖 |
產地
主要分布於亞州亞熱帶地區,從印度、緬甸、泰國、印尼、越南、中國大陸、臺灣到日本皆可見到。中國大陸分布於廣西、廣東、四川、雲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南等省份(1-3)。
毒性研究
- 症狀
全草性味苦、辛、溫,有毒(4)。因全株有毒,一般多作外用,內服須謹慎,避免過量,中毒時會有頭暈,嘔吐等症狀,誤食舌頭與喉嚨會有麻辣感,內服時劑量要非常小心。土半夏中含有凝集素 (lectins) (5),過去研究中曾指出此類凝集素具有毒性,會結合至細胞膜影響人體細胞膜的轉化與信號傳遞(6)。
毒性分級
參考文獻
1. 楊遠波,劉和義,林讚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第五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1
2.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2003
3.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Flora of Taiwan, 2nd edition vol. 5 pp.690.
4. Carles M, Cheung MK, Moganti S, Dong TT, Tsim KW, Ip NY, Sucher NJ. A DNA Microarray for the Authentication of Tox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lants. Planta Medicine 2005, 71; 580-584.
5. Li CY, Meng L; Liu B, Bao JK 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 (GNA)-Related Lectins: Traditional Proteins, Burgeoning Drugs? Current Chemical Biology 2009, 3; 324-333.
6. Akiko SI, Yuji N, Keisuke N, Yuji M, Ken-ichiro N, Koji K, Hirohito W, Satoshi O, Tohru T, Tomiko A, Takumi M, Keiko A Biochemical and genomic analysis of neoculin compared to monocot mannosebinding lecti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of Food and Chemistry 2008; 56: 5338-44.
中英文學名 | 科別 | 毒性 | 症狀 |